医生集团扎堆儿真正“落地”仍待时日

2015-07-07 5663 来源: 新京报
  继移动医疗之后,医生集团成为医疗圈兴起的又一新趋势,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国内新成立的医生集团不下20家,这一次,来自行业内外的力量都参与其中,不少资本方也相继向医生集团抛来了橄榄枝。

  长久以来,医生群体的压抑在医生集团似乎找到了出口,医生真正成为医疗的主体,医生之间抱团,以医生集团的形式,与执业医院签约,开展诊疗服务。国内医生集团热度不减,但冷静下来,要在国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生集团,需要考量的因素还有很多。

  医生集团的“万物生长”

  6月26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NewMed“新医疗”论坛上,医生集团成为“创新”ד互联网”ד资本”主题的绝对焦点。其风头已盖过之前“千军万马”的移动医疗。用一组数据来衡量似乎更有说服力: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就有包括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等在内的大约20个医生集团先后宣布成立。

  另一方面,正如两年移动医疗受到资方青睐,动辄以亿为单位的融资规模类似,医生集团也受到诸多资方及合作伙伴的热捧,就在今年,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牵头发起的“大家医联”平台获得投资机构两千万投资,彼时,这个被称为我国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多点行医医师互助平台才刚刚成立两个月,这也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巨额投资的体制内医生集团,而2014年7月份创建的张强医生集团也获得了5000万元首轮融资。



  无论体制内外,医生要自己玩儿了

  新成立的医生集团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医生集团的热度,仔细打量此轮热度不难发现,进军医生集团领域的主体大概包括两类,即医生本身与来自医疗服务的外围势力,简而言之,诊疗服务内、外两种力量均参与其中。

  作为医疗服务核心的资源,医生在这次医生集团热中没有落后,从国内医生集团模式的拓荒人、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万峰及其团队创建的心脏专科医疗服务网络,到张强跳出体制外后于2014年创建的张强医生集团,加之大家医联、广州医生工作室、哈特瑞姆心率专科医生集团……从“岭南三剑客”到“哈特瑞姆七剑客”,医生唱起了绝对的主角,他们组建医生集团,以集团为单位,与其他医院签约,开展服务。

  在这其中,医生的身份有所不同,张强是完全跳出体制的典型代表,从2012年宣布离开公立医院后,他就开始探索自由执业之路,以他名字命名的医生集团也主张医生完全脱离体制,医生加入集团后,由集团负责联系对口执业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或医生集团下属的手术中心行医。医生团队与医院签约,医生集团与医生团队签约,医生通过医疗服务获得收入。

  另一类医生集团的创办人则继续留在体制内,完成体制内工作的同时,其他时间可用于医生集团事务。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今年3月发起的体制内医生多点执业平台——大家医联,便是根据患者预约对签约医生进行调配,安排诊疗服务。由来自北京6家大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7位心律失常专家联合创建的哈特瑞姆心率专科医生集团是国内第一个专科医生集团,同样地,由集团负责医生的执业事宜。

  依托于移动健康平台的在线医生集团

  来自诊疗服务之外主体创办的医生集团是另一种模式,或如他们自己所宣称的移动健康平台,如健康微能量推出的三甲医生集团、挂号网推出的微医集团等,前者致力于为医院、医生在30秒之内建立手机微诊室,为大众提供健康管理及医疗服务,也是国内首个医护社群协作移动健康平台。后者为同学科、跨区域的医生协作组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资深专家的经验和年轻/基层医生的时间相融合,让资深专家专注于对症病人,做经验传承;年轻/基层医生获得转诊的绿色通道、优先会诊等资源,共享专家组的经验及品牌,获得便捷的协作、会诊、转诊及服务患者的工具。

  总之,与上次移动医疗的热潮不同,这一次,医生群体也融入其中。医生集团的发展仍处于雏形时期,众多团队也处于探索之中,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的医生集团仍然背负了太多医改的烙印,算是在医改阶段性失败后,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够倒逼医改尚未可知,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医生集团要真正成气候,恐怕还要迈过多道门槛儿。

  移动医疗成为医生集团的技术“帮手”

  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成员之一,北京朝阳医院房颤中心副主任田颖也在近日希波克拉底医学论坛主办的内部研讨会上,谈及“国内专科医生集团未来的几点隐忧”时表示,既然是医生集团,初期就是利用医生的闲暇时间,但随着集团逐渐开展运营,会需要更多的人力,集团目前也正在招聘内部主治医生,未来的专家会分为创始专家、签约专家、签约医生几类。除了医生队伍的壮大,专业运营团队同样重要,目前也有一些资本方找上门来,集团也需要职业管理团队,“但理念很重要,医生集团一定是将医生的理念注入其中,管理团队在于执行,我们不想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目前集团仍比较谨慎。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马长生则表示,医生集团模式的规范化,也需要政府监管政策到位,包括服务标准等。政策层面,多点执业与医保平台的放开是医生集团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医保政策的放开,让不同的医疗机构享有平等待遇,至于选择权,则交给患者,也交给市场,这是保证医生集团发展的重要措施。

  语录

  现在的医生工作室也好,医生集团也好,都是一个新生的医疗服务业态,未来医疗业态发展成熟的时候,医疗队伍应该出现三种状态:第一,被医院雇佣的医生,在医院全职工作;第二,医生集团或者医生工作室的医生,自由或者多点执业;第三,自己开诊所的医生。

  ——私人医生工作室创立者,中山六院体检影像中心创办人谢汝石
0731-86205825